游客发表
炒股就看,望正王鹏未重权威,资本涨多专业,范围及时,交流谨慎家还全面,市场视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跌多
原标题:望正资本王鹏辉小范围交流:市场涨多了要谨慎,乐观跌多了要乐观,潜风有一个潜在风险大家还未重视……
来源:聪敏投资者
1.抛开任何盈利、望正王鹏未重宏观因素,资本涨多目前市场跌的范围已经够多了,跌的交流谨慎家还时间相对历史也够长了,所以这个时候应该积极主动思考机会在哪。市场视
2.和美国相比,跌多中国企业的乐观盈利周期会相对短波一点,所以涨多了,市场就会蕴含风险。
3.一些有时代特征的行业发展,毋庸置疑是诞生牛股的沃土。
4.如果把这种风险(全球滞胀衰退的冲击)考虑在内,回避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重视在行业上的选择,一定要选择一些增长路径比较清晰的产业。
5.车的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智能化还没开始,这种行业的机会是一个庞大且绵长的机会。
6.今年上半年中国的光伏产业这么好,和欧洲有很大的关系,相当于别人帮我们做了一道数学题,照着做就行了。
面对能源的紧缺,面对长期能源供给结构的变化,就应该发展新能源。
7.我们会慢慢的加仓,横盘我们也会慢慢加,如果跌下来我们可能会加的更快。但是有一点我们会相对重视组合的均衡,通过均衡分散一些风险。
8.我们的持仓从大的板块来看,消费是最高的,因为我们非常看好未来一到两年可选消费的复苏,现在已经接近于历史上最差的冰点状态了。
9. 我们担心通胀,所以要赶在通胀数据完全引发市场重视之前完成加仓,把握阶段性的反弹或者获取一定的收益。
以上是望正资本创始人、董事长王鹏辉近期跟投资人线上交流时分享的看法。
王鹏辉在“公奔私”的投资管理人中,属于“不得不提”的一位。
他曾是景顺长城的明星基金经理,其管理的股票型基金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在2009到2014年间取得了200%以上的收益,同类排名第一。
2014年8月,王鹏辉离开公募创办望正资本,期间曾空仓躲过15年股灾,且在2018年市场单边下跌情况下空仓近一年。相较于公募来说,投资风格更加灵活,但是业绩依旧很不错。
由他管理的望正基石投资一号基金自2015年4月27日成立以来,截至6月10日,累计收益**%,今年以来为**%。(点此认证查看)
此次交流中,王鹏辉坦诚分享了自己在仓位择时方面的经验,他认为市场涨多了要谨慎,跌多了要乐观,并且指出在目前的节点,应该主动思考接下来的机会在哪。
在他看来,车的电动化智能化、新能源以及疫情后的复苏是接下来看好的三个方向。
交谈中可以明显感受到,王鹏辉在用多年投资的经验来思考、回答问题,其中对如何回避系统风险以及在仓位上的操作尤为精彩,除此之外,他也对互联网、新能源等一些行业进行了研判。
以下是本次交流的部分内容,分享给大家,更多细节详见全文实录。
涨多了要谨慎,跌多了要乐观
望正在过去对仓位择时的准确率非常高,2015年降低并维持在低仓位,规避了多轮系统性的杀跌,2017年提升仓位,抓住了市场的结构性行情,以及2018、2021年,望正对仓位的把控也非常精准。分享一下你在择时方面的经验?
我们的择时还有行业选择上一些结果,这些都是一些过去式,它并不代表着未来会成功,并且往往可能未来还会出现失误,这是首先要说的。
因为市场千变万化,总是会有很多的意外发生。
我会从一些常识性的逻辑出发,讲一讲如何择时、如何对仓位的控制以及行业的选择。
关于仓位的控制,最朴素的观点就是涨多了就要谨慎一点,跌多了就要乐观一点。
说起来好像都很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从A股过去20多年的历程来看,凡是涨多了总会蕴含风险,因为这是由中国经济体的特点决定的。
第一,中国经济体的政策氛围比较浓厚。
第二,工业占比比较高,主要体现在宏观政策对房地产的影响比较大;其次就是制造业,这两个周期性都比较强。
和美国的经济结构相比,中国企业的盈利周期会相对短波一点,所以涨多的话,市场就会蕴含风险。涨多的时候往往伴随着盈利的上升,ROE的提升,但是马上又会面临ROE的回归,或者整个企业盈利的回归以及政策的收缩等等因素。
但站在当前的时间点,毋庸置疑应该乐观一点。
看A股这轮调整,4月份沪深300大概在3700点,较2021年2月份的高点回撤了35%以上,不到40%,回撤时间也超过1年。
这种下跌在A股中是比较少见的,2018年沪深300的最大回撤跌了也有40%左右,回撤时间大概是10个月, 2015年跌了50%,时间很短,2012年也跌了一波。
这种下跌大概三五年一次,并且跌完之后很快就会走出来,跌完之后要么是“V”型反转,要么就是横盘。
2008年大跌之后,2009年是“V”型反转,2012、2013年横盘之后就是结构性行情,2015年跌完之后,整体市场很快就有盈利的机会,2018年就不用说了,持续三年的一个上涨。
所以抛开任何盈利、宏观因素,目前市场跌的已经够多了,跌的时间相对历史也够长了,所以这个时候应该积极主动思考机会在哪。
另外,尊重数据的话也应该乐观一点。
从情绪上来看,4月份的时候,我们能想到的悲观因子基本上都浮出了水面。
一个是疫情持续的蔓延,其次俄乌战争导致的高油价,美联储加息,人民币快速贬值,房地产下滑了50%。各种数据都比较差,很难想象会有更差的状态出现。
具有时代特征的行业是孕育牛股的沃土
但是如果一个经营的企业能够坚持到四五月份的话,可能是一个非常开心的状态。
竞争对手可能被淘汰掉了,新进入者不敢来了。因为资本开支的动力弱了很多,企业投资行为也弱了很多,成本在高位,需求处于最差状态。
作为一个长期企业经营者,可能会觉得这个时间点会非常舒服,因为没有利空因素了,都是利好,对存活下来的企业都是利好。
存活下来的企业会有一种越过极限浮出水面,或者穿过黑暗到达隧道尽头的感觉。
我们在行业上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也是常识性的“抓大放小”,一些有时代特征的行业发展,毋庸置疑是诞生牛股的沃土。
车的智能化蕴含巨大的机会,影响不亚于互联网
现在来看的话,哪些行业会有大的发展空间?
第一个毋庸置疑的是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
前段时间的4S店还要取号才能进,这在中国汽车的历史上,是很少见到的,我们见到过LV、爱马仕门口排队,没有听说买车还要排队取号。
大街上的电动车越来越多,这里面有各种因素的变化,但是无论怎么说,它都是一个比较大的、能见度比较高的产业,是全球一起在做的一个产业。
车的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
智能化还没开始,这种行业的机会是一个庞大且绵长的机会。
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完成之后,可能会衍生出一些非常有想象力的产业,我认为在两三年之后就能感觉到车的智能化所带来的一些非常有想象力的产业机会。
我们认为车的智能化是AI技术的一个天王山级别的产品,因为车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有限的算力下解决近乎无限的场景,并且需要瞬间执行,可靠性也要非常高。
如果完成之后,对社会的冲击将不亚于互联网。这也就是特斯拉为什么要做,它相当于降维打击。
车的智能化一旦完成L5级别的开发,这种应用马上就会开始降维打击很多产业,对人类社会都会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很多人认为L5比较慢,但如果你把L5放在这样的位置来考虑的话,那么企业会加大投入,因为它能获取到的利益远远超过所谓的自动驾驶,这是我们第一个产业。
我们高度关注这个行业的机会,因为这个产业蕴含着非常大的机会,并且对于我们理解未来都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中国在新能源方面具有非常强的优势
我们比较关注的第二大领域是新能源,这个看似离我们比较远,但欧洲发生的事情让我们知道能源制度可控的重要性。
目前,俄罗斯停止对很多国家供应天然气,欧盟也在考虑如何摆脱对俄罗斯原油的依赖。
中国70%的原油都是进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发生一些极端事件的话,那将会非常残酷。
欧洲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虽然也去找其他能源的来源,但是它更多的是补贴光伏,补贴新能源。
今年上半年中国的光伏产业这么好,和欧洲有很大的关系,相当于别人帮我们做了一道数学题,照着做就行了,面对能源的紧缺,面对长期能源供给结构的变化,就应该发展新能源。
中国在新能源方面具有非常强的优势,无论是风电还是光伏,我们都具有一定产业的积累。
最近炒得比较多是所谓去全球化,这些代表了整个全球不安定的因素在增加,对能源以及各个东西的风险考量在增加。
另外,从光伏来看,新能源也是一个解决农业问题的好方式。
疫情后的复苏将迎来机会
第三个方向是疫情后的复苏,疫情终归会结束,疫情恢复后,居民出行的需求、社交需求的恢复是必然的。
从今年一月份以来,我们开始思考未来两三年后,哪些行业会有大的发展,我们该布局哪些产业,我们该买什么。
以上就是我们现在看好的三个方向,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新能源、疫情后的复苏。
重视行业的选择可以回避系统性风险
最近市场比较担心全球会不会走向类似美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种滞胀衰退,对市场造成一个3到5年比较大的冲击。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因为地缘政治的问题,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是回到美国70年代的市场结构中去看,美股市场比较低迷的时候,半导体为代表的产业在1975年左右就开始上涨了,而不是在1980年之后才上涨的。
所以在市场缺乏系统性机会的时候,并不代表没有结构性的机会。
第二点在于目前A股的沪深300指数已经调整了35%左右,回过头去看当时标普500的调整幅度也没多少,所以即使出现这种状况,也不用过于紧张。
如果把这种风险考虑在内,回避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重视在行业上的选择,一定要选择一些增长路径比较清晰的产业。
跌多是一种利好,再好的政策都不如千股跌停
在4月底的时候,当时市场是非常悲观的,那一周几乎是千股跌停的。但是你们当时说要比较乐观了,然后可能要持续加仓,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其实跌多了就是一种利好,当手上现金多的时候,跌得多就是最大利好。
政策的刺激都不如下跌,再好的利好政策都不如几次千股跌停。
对空仓、仓位轻和想加仓的人来说,下跌是最大的利好。今年的最大利好就是前四个月持续的下跌,如果没有持续的下跌,这种经济状况下股市会危险。
所以,持续的下跌就已经反映了各种风险和情绪。这轮下跌的时间和幅度都不算差,不一定是绝对的底部,但是一个可操作的底部。
疫情是可选消费的供给侧改革
你对于今年疫情常态化的一些行业,还有像新能源汽车产业、光伏怎么看?公司在消费、医药上面有比较高的配置,有部分比较看好今年下半年TMT、消费的机会,但这些行业你为什么提的比较少?
我们的持仓从大的板块来看,消费是最高的,因为我们非常看好未来一到两年的可选消费的复苏,现在接近于历史上最差的冰点状态了。
第一点是消费受疫情压制,我觉得这点就算今年解除不了,明年应该也会全面解除。
第二点是房地产下滑50%,对经济的冲击非常大。失业率现在是最高的位置。所以现在居民的消费意愿是非常弱的。银行的居民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上升都非常快,不买房也不消费,消费也就没那么多。
因为疫情的原因,老百姓的资产负债表其实在改善,现金在累积,信心非常差,经济非常差,并且不能出行。
假如明年或者后年疫情没有了,在政府的各种政策支持下,经济会有回暖。
第三是房地产今年如果下滑一半,后面下滑的压力会非常小,甚至有上行的风险,库存消化完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个小的回暖。
所以这种经济的回暖,以及美联储的加息可能在明年都不会那么鹰派,利率面临的压力也不会那么大。
整个政府的刺激政策可能还会比较从容,经济整体可能是一个向上的状态,这个时候可选消费毋庸置疑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并且可选消费中,从供给端来看,疫情就是一次供给侧改革。
很多门店关闭,很多竞争对手退出,但是人还在,消费还在,人性是不会变的。
喝酒、聚会、看电影、旅游、逛商场等等行为依然会出现。所以消费是我们中短期内一两年最重视的板块之一。
关于医药,过去医药也是我们长期配置的一个方向,特别是过去三年。
我们会精选一些医药个股,整个板块可能受制于疫情的医保压力,集采的压力可能会比较大。
所以我们会在医药方面相对谨慎,会选一些个股增加配置,但要控制在一定的比例。
原材料成本上升是个信号,可以通过时间进行消化
你觉得整个上游的资源品过快上涨,会导致整个产业发展出现非常多的干扰,或者应该说处于一个非常不健康的状态。但是在这个阶段你又非常看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这是为什么?
对光伏也是类似的,你认为整个上游的硅料等还是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价格,但是对整个光伏的需求还是处于持续抑制的状态,这又是为什么?
硅料和锂矿价格的高涨,是因为需求过于旺盛,导致供给不足,供给不断扩张,但来不及。
原油和煤炭并非如此,它们的供给端是OPEC在控制,发改委基于环保部门、安全生产部门等都无法控制煤炭产能的释放,而不是没有。
所以对这种主动成长带来的结构性的原材料成本上升,其实都可以通过时间进行消化,两三年之后可能价格就会回落。
像锂电中的六氟磷酸锂价格腰斩,就是通过价格发出一个信号。
从长期来看,更多投入其实是对产业发展有利的,因为要为未来更大规模的发展准备好产能,通过价格高涨吸引投资。
所以这种发展从长周期看是一种良性的互动。其他的原油等大宗商品的成本这么高,但是我认为长期都会回归。
资本品就是资本品。资本品就是拿钱投入,投入之后产能出来价格就会降低。有人说十年内油价降到50的概率还是非常高的。
所以这种资本品涨多了就有风险,并且资本品涨多了风险更大。涨得多,ROE变高,利润变多,投资就下降。所以更不用担心。
长期上,资本品在去全球化的过程中,都是阶段性的。
也就是说,你认为整个新能源汽车板块当前产业链本身的一些矛盾都是阶段性的,其实还是能解决的对吗?
这种矛盾是好的,是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没有这种矛盾,产业就做不大。
警惕通胀对市场的潜在风险
站在这个节点,你还能想到的潜在风险有哪些?还有哪些东西让你觉得要引起高度重视?
不一定高度重视。现在市场上有一个风险,大家过去经常讨论,但是我们现在还没讨论的,就是中国的通胀。
我们讨论比较多的是美国的通胀,但是对国内的通胀讨论的比较少。
我们经测算发现,国内通胀可能会逐月抬升。中国的CPI可能会逐月上行,在某个时间点升破3,甚至升到4都有可能。
我们的模型推测,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就能看到通胀抬头往上走。但是不清楚在哪个阈值会引发市场的恐慌。
也有可能美国都到8月份了,大家也就不太担心。但我们对国内的通胀要相对谨慎,保持警惕。
如果过多上涨,输入性通胀比较高,叠加人民币贬值,原油价格也在高位等因素,通胀比较高的话,可能会有压力。
但幸好猪价格比较低,并且从能繁母猪看,即使农产品涨这么多,价格也涨不起来。
总而言之,通胀是一个现在大家很少考虑的机会。
如果国内出现CPI升到5甚至6的高通胀的极端状况,这其中的风险就会很大,可能会面临中国在2012年的状态。但这个风险我们认为不会升到那么高,只是会往上抬升。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